让节能建筑沐浴在阳光中
持续的雾霾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而环境保护的一个关键是能源利用问题。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例。清洁能源中的太阳能在我国的利用,已具有很好的基础,但其发展仍然空间巨大。在建筑领域,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还有大力深化的必要,最近颁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此指明了方向。
太阳能发展现状与方向
我国太阳能2016年生产量为3950万平方米,保有量为4.636亿平方米。其太阳能集热系统节能减排量为:节约标准煤6954万吨,相当于节电1932GWh,减排二氧化硫224.87万吨,减排烟尘17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926.45万吨。这是来自太阳能行业的权威数据。
这组数据表明,太阳能的节能减排贡献受到高度重视,是完全有理由的。
目前行业结构调整正在逐步进行中,业内人士指出,小规模、低水平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已处于关停并转状态。产品结构从真空管型产品一枝独秀到与平板型产品并重发展。平板型产品2016年上半年占13.4%。技术结构从以提供生活热水为主开始向制冷、采暖、工农业供热、热发电等系统集成技术发展。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产量大国向品质大国迈进,从单一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发展趋势显现。
但太阳能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制约,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包括:供热制冷产业化缓慢、户用系统市场化艰难。国家供热政策研究刚刚起步,管理职能分散,统计体系不完善,可再生能源供热机制未形成等。
太阳能发展现状喜忧并存,但也预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6年12月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前言中明确:“十三五”太阳能产业要实现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成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目标的重要力量。
《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积极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发展,加速普及多元化太阳能热利用。在大中城市的公共建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项目加大力度强制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建筑上推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的统筹规划、设计和应用。在东北、华北等集中供暖地区,积极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融合,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供暖;在集中供暖未覆盖地区,结合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动太阳能等。
《规划》将有力推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实现。
太阳能让被动房更节能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3%。建筑能耗随生活水平而持续增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难以估量。因此,建筑节能工作任重道远,发展节能建筑成为必由途径。其中,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以其良好的节能效果受到关注,正在兴起。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不依赖于建筑设备,完全通过建筑自身的场地、空间、形式以及构件的设计来实现建筑节能。其核心主要在于设计理念注重吸收自然能量,同时减少建筑本身的能耗,并通过热冷回收装置将室内废气中的热冷回收,采用各种节能技术使其供热(制冷)需求极少的能量,不再利用传统的供热(制冷)方式,充分利用室内生活热量和可再生能源,让建筑内的温度与空气不受地区、气候影响,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实现舒适的居住环境。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能量效益最佳房屋,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意义重大。
太阳能的利用对于节能建筑的意义,就是使之更加节能,将被动房的节能效果和舒适度,提升到最高。
根据研究者的看法,太阳能与被动式建筑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被动式建筑为太阳能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太阳能为被动式建筑推行给予了有力支持。具体包括:太阳能可作为被动式建筑能源提供者,太阳能冬季供热,提供生活热水,参与多能互补。
因此在设计被动式节能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太阳能的结合,如城市建筑外墙体的充分利用。城市住宅建筑的高层化趋势使得建筑外墙面积相应减少,太阳能需要充分利用外墙面积;尽管集热效率不高,但由于集热面积大仍有可利用价值;外墙体采用的太阳能形式应该是最适合的新方式。而在其他地区如牧区安居房设计中采用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采用集成化建筑形式,房屋的设计对新能源使用至关重要;成本低廉且功能强大,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降低了综合成本。
目前在环境压力下,促使政府改变煤炭取暖模式,为作为新能源的太阳能发展敞开了大门。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既为太阳能的发展开拓了途径,也提高了建筑节能的水平,最终受益的是环境。因此,这是一个一举多赢的做法。
开创多能互补新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正在形成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新体系。多能互补,是光热利用的必然趋势,是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提高新型能源的利用水平,特别是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因此,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以及新型能源行业非常重视,太阳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在多能互补中受到格外关注。
如河北省从2010年就开始在秦皇岛山海关试验示范太阳能为主的多能互补采暖系统,并在全省太阳能行业内三次召开观摩研讨会,推动这一新技术的开发示范。河北省先后在秦皇岛卢龙县、山海关区、青龙县以及邢台临城县、廊坊固安县、张家口赤城县进行试点示范,并获得了基本数据,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农业部领导的认可。
近年来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燃气、太阳能+空气源+燃气的工作方式也日益普遍;太阳能光热+光伏、太阳能光热+节能建材等多种节能元素结合的产品也日渐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那么,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如何实现多能互补?山东省提供了相关经验。
2014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德国能源署签订了中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合作备忘录,设立“山东省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中心”;同年 4月,山东省共有11个项目被列为首批省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并全部列入中德合作试点示范工程。
作为2016年省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山东中科蓝天发力多能源互补,努力将其办公大楼示范项目打造成被动式节能建筑样板工程。其作法是光热、光伏、空气能,三位一体多能源互补。太阳能热水利用,可以满足生活热水的需求;屋顶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提供日常所需用电;空气能热泵系统又可以解决冬季的采暖问题。据了解,目前该工程主体已完工,将于2017年底验收。该项目建成后,总体节能比例达到85%以上。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以及节能建筑中多能互补的实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业内人士指出,多能互补目标的实现,与相关产品关系密切,而目前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包括: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生物质能、风能互补等新兴领域,目前基本处于创新研究阶段,实际应用中的产品改进空间巨大,后期仍需广大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建立。目前该领域的多数新产品缺乏成熟的技术标准,产品的整体质量判定基本以企业标准为主,而各企业间的产品标准又参差不齐。这样的现状,既为产品应用后的质量验收埋下了隐患,又使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形成了障碍。产品的售后保障服务体系急需规范。多能互补产品的售后服务涉及多种产品,产品的销售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及时考虑到售后服务人员的技术分配比例,提高售后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规范售后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切实保证用户无后顾之忧,千万不能让售后也成为产品推广和应用的壁垒。
很显然,如果要让节能建筑沐浴在阳光中,还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