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机制 注入建筑行业新动能
——辽宁省建筑业协会党支部赴天津市志愿服务学习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及中央社会工作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工作部署推进会”精神,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 “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决策部署,6 月 17 日,中共辽宁省建筑业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孟宝良、辽宁省建筑业协会党群办副主任姜添耀、大连地铁五号线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贾涛、大连地铁五号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保俊、中铁东北投资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松涛、二十二冶一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翟晓宁、中建一局东北分公司团委书记、办公室副主任陈宇一行七人,赴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及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开展专题学访。此次学习紧密围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创新模式,旨在为辽宁省建筑业协会构建专业化、制度化志愿服务体系提供坚实的实践范本,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溯源志愿精神发祥地,感悟党建引领核心要义
在朝阳里社区——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学访团实地参观了“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纪念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志愿服务展馆。社区党委书记苗苗详细介绍了志愿服务从1989年13名居民自发组建 “义务包户服务小组”,到如今形成1029名党员带头、3961名注册志愿者的规模化发展历程。驻足于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视察时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的标语前,深刻体会到“党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这一核心作用,充分彰显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把志愿服务作为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载体的意义。
社区创新推行“125 志愿服务型社区工作法”和“四办实事八必做”机制,通过“红色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实现精准帮扶。其“八必早”“八必巧”等工作法,将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服务项目清单,解决了停车难、消防通道堵塞等治理难题。这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下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为建筑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建筑业企业应将“急群众之所急”的传统融入行业志愿服务中,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效能。
二、探秘国家级孵化基地,擘画专业化志愿蓝图
在中央社会工作部指导建设的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学访团深入调研项目运作机制。该基地占地 360 亩,首批孵化“公益市集”“社会救援”等10个专业项目,通过“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模式,为团队提供培训、场地及资源对接。基地管理小组由市委社会工作部、总工会及大学生志愿者组成,近期还为救援团队开展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凸显专业化支撑优势。
其志愿服务标准化、系统化的相关内容,精准化、可持续的运作逻辑,正是建筑业志愿服务亟须借鉴的。学访团结合协会实际提出,建筑业企业可发挥技术优势,孵化“应急抢修”“技术支持”等特色项目,实现从“送煤送菜”到“送技术送安全”的转型升级,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打造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群众欢迎项目,有利于提升建筑业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质效。
三、书记实践与行业行动:以志愿精神锻造“辽建担当”
辽宁省建筑业协会分享了过往的志愿实践:2024 年组建辽宁省建协会员企业参与的“抗洪防涝抢险应急救援党员进步青年突击队”,在省内汛期出色完成多次抢险任务,有效协助了各部门、各社区的防洪防汛的抢险保障工作。此次学访进一步明确了志愿者服务核心价值观,即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点点滴滴,传递爱心,党建赋能。朝阳里的 “资源清单” 和孵化基地的 “专业赋能”,为协会构建 “建筑行业特色志愿服务体系” 指明方向,有利于健全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联动高效工作格局。
此次学习是辽宁省建筑业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朝阳里社区三十余载薪火相传的奉献精神,与孵化基地“专业引领、多元协同”的创新实践,为建筑业志愿服务注入新内涵。体现了建筑业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响应号召,为社会治理贡献行业力量。
辽宁省建筑业协会将天津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融合辽宁省建筑业党建引领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创建辽宁省建筑行业志愿者实名注册APP服务平台,志愿者APP平台现已通过沈阳慧筑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立项,进入研发阶段,计划7月中旬通过微信进行个人和团体进行注册,志愿者活动、积分等相关信息预计在国庆节前上线投入使用。志愿者服务项目将采取积分制,记录志愿者服务的点点滴滴,以此弘扬志愿者奉献精神,享受服务百姓、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终身荣誉,开创辽宁省建筑业志愿者服务的新篇章。